继职业类院校相继推出“订单式”培养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广东多所本科院校近日纷纷与企业签约,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与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课程合作,学历教育中的部分专业课程用职业教育机构的课程,或共同开发培训项目或学历教育专业,以增加本科(专科)毕业生的技能,使其一毕业工作即能适应软件行业的岗位要求。
校企合作
无缝衔接就业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和伟创力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实施“校园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开展部分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优秀的学生将被挑选为该公司的中层骨干,同时,广工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可以进入企业参与前沿科技研究,接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已与IBM公司签约开展课程合作计划,19门由IBM选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嵌入到华软的课程体系当中,当中16门是技术课程,3门是职业素质及实训课程。
据了解,这种合作与以往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区别。一般的“订单式”培养不能在某个行业“通吃”,只适合某一企业的人才要求,而新模式则是通过企业对软件产业主流技术及变化的整合,全部教授给在校大学生,使他们成为软件业行业里的“多面手”,一毕业工作即能适应软件行业的岗位要求。
课程合作
形成优势互补
在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大张旗鼓地进行时,高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日前,华南师范大学与新广人才教育中心就动漫(游戏)人才培养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两者合作共办动漫游戏专业(分为游戏美术设计、游戏程序开发两个方向)。据介绍,合作双方既为在校生提供职业培训,同时也面向社会招生。
与此同时,新东方IT广州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也低调完成了与高校学历教育课程置换的合作,合作对象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以及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城市职业学院等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后,既可拿到学历证书,还可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同时拥有符合软件岗位要求的编程能力。据介绍,华师大的软件工程师专业与新东方IT进行的是大专班最后一个学期的全真案例技能课程置换。(记者陈君南)